宗教和苹果

本文转载自《一天世界》博客,作者:不鸟万如一

苹果第八号员工贴了一张苹果早期天使投资人 Mike Markkula 一九七七年写的营销哲学,只有短短三段,翻译如下:

  • 同理心:我们真的要比任何其它公司更了解她们的需求。
  • 专注:为了把决定要做的事做好,我们必须放弃所有不重要的机会。
  • 转嫁:以貌取人乃人类天性。就算我们的产品品质最高,软件最有用,如果用潦草的方式呈现出来,人们就会认为它们是潦草的。若用富于创意的、专业的方式呈现出来,我们就能把那些吸引人的品质转嫁给顾客。

一九七七年的电脑世界和今天大不相同。微软成立两年,苹果才成立一年。那是「家酿电脑俱乐部」的玩票时代,组织、管理和规范都还远未成形。大多数人完全不知道电脑能干什么,以及为什么家里要放台电脑。这也是为什么今人看 Markkula 的这份文档,只看到了一些人尽皆知的大白话道理。这些道理在当年是需要特地提出的。

不过最奇特的还是「转嫁」一词。原文 impute,今天比较少见,通常的意思是指把某种不好的东西归咎于人。这是怎么回事?

查《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》(macOS 自带),impute 在神学语境有如下涵义:

Ascribe (righteousness, guilt, etc.) to someone by virtue of a similar quality in another: Christ’s righteousness has been imputed to us.

稍稍搜索可知,impute 的确是《圣经》里常用的词。和日后的一般用法不同,在神学领域,转嫁的有时是好东西,有时是坏东西。例如上帝把正义转嫁给信众,而有罪的世人则把罪转嫁给基督。(《圣经》中文版往往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简单译成「归于」。)

如果用今天的语言改写 Markkula 的第三段,同样会变成平淡无奇的教条。光是产品好是不够的,这是看脸的世界,设计不只是漂亮的皮囊,更是内在品质的外化反映。恐怕没人会觉得这是什么了不起的洞见。

这并不是早年的苹果使用的唯一有宗教意味的词。软件传教士(evangelist)就是 Mac 部门的 Mike Murray 发明的说法,早期在苹果负责营销的川崎盖伊(Guy Kawasaki)也很可能是史上最有名的软件传教士。今人戏称苹果为苹果教,但苹果的宗教情绪是从创始之初就浸透在企业文化当中的。活用 impute 这样的词,甚至把它单独拎出来作为小标题,反映了苹果的使命感和道德义务感。我们可以转嫁各种东西于她人,有好的东西,也有坏的东西,请诸君谨记自己所负担的义务,扬善惩恶。

这是扮演上帝的狂妄吗?我认为这是诚实。产品的设计者在消费者面前拥有的绝对权力,在产品被使用的过程中,完全可以比之于上帝。而恰恰由于产品设计者是会犯错的人而非上帝,才需要如履薄冰的道德义务感。这个道理,在今天耻谈道德的「Don’t judge」主义、相对主义、和中立至上主义年代,是需要特地提出的。

而作为顾客的我们,又转嫁了什么样的东西给产品的设计者呢?

PS:https://t.me/yifenshijie/313 ,复制链接至浏览器,在《一分世界》收听本文语音版。(需要 Telegram

PPS:点击原文